中国美术研究丛书
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
孔令伟 著
《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关注的焦点是古器物的图像表达方式问题,包括版刻、手绘和传拓这三种基本形态,并探讨古物鉴赏所产生的历史感、历史知识与象征性含义以及古器物及相关图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该书从应用、研究、鉴赏三个角度出发,重新梳理古器物与图像学,及其所对应的中国艺术文化史上的“文艺复兴”。
探索在中国艺术史中古人对“古物”的“乐而忘返”
孔令伟 自述;夏清绮 整理
对于《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这本书的构思是比较早的,当时我还在读博士阶段。2001年参加卢甫圣老师主持的“海派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写了一篇关于海派博古图的论文。
因为当时接触到近代的、晚清民国时期的海派画家,他们在古器物、拓片上作画的作品,这一类作品超出了我以前对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史的认识。我感到很好奇,于是就写了这篇论文。从此开始我一直在思考相关的问题,同时积累材料,直到今天写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在结构上可能稍微有点松散,材料可能有点杂。这也是我个人写作上的习惯,我总是喜欢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收集起来来讨论一个问题,对于材料的来源、材料的类型、材料的丰富程度我是比较在意的,希望能够把一件事情说得更加饱满、更加立体。
其实,写这本书是因为长期以来有几个问题在牵引着我。比如,中国的艺术史和西方19世纪晚期以来形成的这种学科化的西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不是有一些差异,这个问题我觉得今天来进行讨论的话特别有意思,而古物就是我们理解和切入这个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点。西方艺术的分类方法,从建筑、绘画、雕刻、工艺美术来分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很多的古物往往无法嵌入到这个系统里面去。像姜丹书先生在写中国最早的一本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史的教科书的时候,他就说:“之于绘画材料很多,那之于建筑、雕刻、工艺美术又何所取材乎?”他曾经有这么一个困惑。当然,他第一本美术史也是严格意义上的按照西方的艺术四分法来写作的。但是今天我们反思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中国很多古代的文物、古物或者说艺术品是很难明确地用西方的四分法来加以限定的,比如中国的礼器,古人就叫鼎彝,或者叫鼎彝之属,它是一个专有的类别。在今天它就被归到工艺美术这个范畴里面去,但实际上它不是简单的工艺美术这么一个问题。再比如说像碑刻、拓片,再比如宋版书,那这个算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们又觉得很难把它加以准确地分类、准备地加以定义,无法按照西方已有的艺术的定义来进行表述。
诸如此类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以古物为例子,西方人谈古物的时候最早就是指古罗马大理石对希腊青铜造像的一个大理石的复制品,后来19世纪晚期以来,他们又发现了希腊的石刻,就开始把这个希腊的石刻、青铜像,还有古罗马的这些大理石复制品,称为他们的古物,他们心目中最正宗的古物,也是古典文化或者古典精神的一个载体,那就是以人像为中心的这样一种艺术品的形态。但是,如果还原到中国的话,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古物恰恰就不是这些人物的造像,不是兵马俑那种类型的物品,中国人所理解的古物主要是指三代鼎彝,这是一个很浓郁的情结。到后来我们发现其实后代的很多瓷器在造型的思维方法上都是在参考三代古物的模型,也就是说古物的这个观念在中国也是根深蒂固的,就是鼎彝之属,就像西方不断地仿照希腊罗马的大理石造像或者青铜像一样,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
从这个问题入手,我们会发现中国艺术史上有一些非常特殊且有趣的现象——对古物的复制、对古物的图像化的再现的背后都隐含了代代古人对古典文化的一种崇仰在其中。这就是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边写一边思考的问题。而对古物的这种崇仰,也会转化为一种非常特殊的美感,这就是在中国艺术史中对“复古”的追求——把古代的艺术风格、艺术样式视为一种独特的、鲜艳的美的感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这是我在写这本书时最大的收获与感想。
另外,在研究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的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至少从宋代以后关于古器物的图像再现的类型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谈金石学也好,谈物质文化也好,都可以看到古物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从古物的图像表达上看,我们至少可以找到版刻的,像《博古图》,还有绘本的,明代以后可能会比较多。还有清代中后期到民国时期特别流行的古物的拓片,再到近代以来的摄影术、古物摄影,这些都是中国艺术史中,或者说中国图像的生成史中一直没有受到充分关注的细节。那么我把这些问题就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同时也找到了一些中国绘画史上比较有趣的例子。比如说一些特殊的题材,比如说从《西园雅集》演变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博古题材,所谓的《东坡博古》。明代仇英有一幅画叫《竹院品古》,我个人认为它可能就是一个历史故事画。所谓的《东坡博古》,就是从《西园雅集》流变出来的一个特殊的题材。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那像这样一些小的细节也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美术史的认识。再比如说中国的花鸟画史上经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题材就是古器物、古铜器、古代的礼器和鲜花组合在一起,这也是一个有趣的题材类型。这样来推敲的话,我们就会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一些别样的看法。
中国美术研究丛书
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
孔令伟 著
孔令伟,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理事。著有《风尚与思潮:清末民初中国美术史中的流行观念》;编著有《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文献选编》(与吕澎合作)《艺术哲学与史学理论》等;发表论文有《黄伯思与〈宣和博古图〉》《端方旧藏柉禁的称谓及图像记录方式》《图像证史,还是一个视觉童话?》《近代中国的视觉启蒙》《观念的拟人化及相关问题》《畏兽寻证》《新史学与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兴起》等。
来源:上海书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