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语,又称字辈、行辈,是中国人名中用于表明代次辈分的用字。孔氏家族早期多使用单名。南北朝随着双名的流行,各支派开始使用行辈派语,比如二十六代淳之、默之和隐之。但是由于不时的战乱和通讯的不便,全族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辈派用字。到北宋四十五代后才逐步形成通行全族的辈派。
直至明朝建文皇帝赐孔氏五十八代至六十五代派语:“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并通告全族严格遵行。后来“弘”因避清高宗弘历名讳改为“宏”,“胤”为清圣祖皇太子名讳改为“衍”。
明朝崇祯二年(1629),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奏请皇帝恩准,又赐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派语:“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清同治二年(1863),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奏请皇帝恩准,再新赐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派语:“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民国七年(1918),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拟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派语:“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报请北洋政府内务府部备案,民国八年核准颁布在全国实行。
孔氏家族规定了名的派语的同时,还规定了字的派语。比如四十八代衍圣公端友字子交,他的弟弟端操字子坚,族弟端朝字子工。但早期执行也不严格。五十六代至七十五代通行全族字派语为“士伯文朝永,以知用之懋,起钟振体京,显法泽羽瑞”。明朝后期逐步废弃,民国拟定名派语时,没有再定新的字派语。
一些儒家圣贤家族也先后沿用这些派语。孟氏自五十三代起使用“之”以下派语;颜氏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一代使用“之、氵、克、希、言、公”等派语(五十八代未用“思”字),六十二代后另立派语;曾氏六十二代起使用“承”以下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