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下基层调查 勤于求真务实
促进新时代慈善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京市高淳区慈善总会会长 孔德华
善于深入基层,重视调查研究,勤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了解民心民情,精准救助弱势群体,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慈善为民,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扶贫脱贫成果,实现第三次分配尤为重要。
一、深入调查,有利了解实情,拓展慈善活动空间,提升慈善的诚信度
高淳区慈善总会2002年成立,第一届与第二届理事会任期12年,累计募集资金2019万元,年均募集资金不足200万元,实力可谓弱小,原因何在?
2015年3月,第二届理事会换届改选后,我们会同区民政局、全体驻会人员,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街镇村居、重点企业、中小学校、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走访调查,开座谈会、看望病残人员、孤儿、五保老人等弱势群体,听真话,摸实情,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慈善事业的呼声建议。一系列调查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弱势群体主要集中在乡村社区,慈善工作的难点、热点、焦点都在基层。同时我们分析总结,找到了本区慈善事业发展缓慢的客观原因:一是宣传不到位,大部分干部群众对慈善很陌生,不了解。二是民间善缘未挖掘,很多企业与爱心人士有捐赠意愿,但缺少慈善组织引领发动。三是救助不精准,年终一次性慰问,下点“毛毛雨”,多数弱势对象尚未享受慈善福利。
实情了然于胸,慈善思路清晰。我们确定“组织挑头”“宣传领头”“募捐当头”三大工作重点,助困、助学、助医、助老、助孤、助残六大工作任务,努力在务实上下功夫,把慈善实实在在做起来,为扶贫攻坚、救助弱势扛起责任使命。
首先,加强向区委区政府的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理解支持。区委常委会连续五年听取总会工作汇报,区政府于2017年3月19日专门下发《高淳区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42号文件,为推进基层慈善组织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八年来,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年都对慈善工作作出批示,肯定成绩,提出希望要求。每年8月举行“圆梦助学”活动,年终召开表扬大会暨千户助困送温暖活动,区四套班子领导都参加大会。2020年4月,总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改选前,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全区慈善工作大会”,要求各街镇、部门把慈善摆上应有位置,经常关心过问,做慈善事业的支持者、推进者。2021年5月,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慈善总会工作汇报,并将慈善工作列入年度千分考核。近八年,区领导多次调研慈善工作,解决实际困难。
其次,加强宣传报道,引导舆论,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上台阶,攀高峰。近八年,我们树典型,抓项目,内宣、外宣齐头并进,简报、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文艺一起上,凡涉及慈善活动的消息,都第一时间进网站,见微信,上电视,登报刊。每逢重大活动,联系腾讯网站、慈善公益报、省市电视台、慈善杂志重点宣传,扩大慈善的影响力。我们树立的残疾人典型张真,退休工人典型胡怀洪、练如玉,五保户典型徐豫信、杨火木,老党员典型原雷锋团副团长张典煌等,都是报刊有名、电视有影、网络有声,均被评为“中国好人”“德润高淳好人”与“优秀共产党员”。我们上报的助残典型王克明,被南京市政府评为有功个人;助学典型强桂香,今年3月也被评为长三角先进慈善个人。
第三,加强募集资金,提升救助实力。我们以全方位、多渠道、高频率宣传为抓手,有力地推动了募集资金由点到面、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线上线下全面开展。八年来,区内外爱心企业、爱心社团、爱心人士通过自愿捐赠、定向捐赠、网络捐赠三条渠道,累计募集资金、物资16253万元。慈善资金来自民间,用于民间。我们根据民政、教育、卫健、残联等部门调查的数据,选准最佳时机,每个季度确定一个重点,精准施策,均衡发力,有的放矢,开展助困、助学、助医、助孤、助残、助老等活动,让有限的善款发挥最大正能量。八年来,共组织开展捐赠活动206场次,支出善款14002万元,累计救助7.7万人次(户次),大大拓展了慈善活动空间,一举扭转公益慈善鲜为人知的被动局面。这就是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结出的硕果。
二、深入调查,有利体察民情,确定救助项目,提高慈善的美誉度
2021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慈善工作怎样抓?我们选择部分行政村和区级医疗调查,掌握实情实据,得出结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党和政府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对五保户、低保户、孤儿、二级以上残疾人实行兜底资助,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人口,但相对贫困人口还是存在的。因车祸、船祸、大病、自然灾害导致贫穷的人口还在不断冒出来,因病、因残、因祸、因灾返贫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大病重残户,低保边缘户、年老体弱户、单亲家庭户,丧失劳动能力,缺乏经济来源,由于政策刚性规定,难以享受国家照顾,生活可以说十分艰难。这些客观现实,要求慈善全面作为,不止于减贫脱贫,决不能船到码头车到站,松口气,歇歇脚,而是要一鼓作气,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在共同富裕进程中担起慈善工作的新使命。
鉴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助困上扩大救助面,春节助困送温暖由2015年的100户增至2021年1650户,救助名单由区民政局提供。在慈善进校区活动中,我们根据小学生需求,改单一赠送书包文具为“六一微心愿”,发动爱心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认领,使这一助学活动覆盖全区困难家庭小学生。大一新生“圆梦助学”,本科助学金由5000元增至8000元,专科由3000元增至5000元,名单由区教育局提供,力求公平精准。
在助老上,我们由单纯慰问五保户,扩大到慰问农村老党员、老军人,让更多老年群体享受慈善阳光。
在助残上,我们重点支持残疾人创业增收,由“输血型”救助转变为“造血型”扶助。孤儿与孤残院民衣食住行现由国家全包,基本生活已不成问题。近三年我们改变逢年过节单纯送吃送穿的传统做法,注重精神慰藉送亲情,注重身体健康送药品,注重提升生活质量,争取财政与各级慈善机构支持,改进生活娱乐设施。如高淳社会福利院,我们千方百计募集资金物资,替他们改造了洗衣房、晒衣阳光房,安装了电梯和路灯,同时新增一个游乐场和一处健身房。
在助医方面,我们量力而行,也动了一番脑筋。2017年,我们与区财政局、民政局、卫健委联合设立“慈善血透”基金。开始年基金60万元,低保患者每次血透补助10元。2022年,年基金增至100万元,低保患者每次血透补助20元,基本实现个人负担零付费。近六年来,我们专款专用,累计救助贫困血透患者1633人次,发放补助金353万元。我们本着人道主义宗旨,为全区所有血透患者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六年支付保费40多万元,累计参保3094人次。体察民情,确定项目,精准救助,这就是我们经常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做大新时代慈善事业的法宝。
三、深入调查,有利明察灾情,及时倡议募捐赈灾,释放慈善正能量
2020年7月20日,安徽当涂县石桥镇南圩水阳江堤岸决堤,与其接壤的高淳区阳江镇胜利圩遭受洪涝灾害。受灾损失多大?有没有人员伤亡?当时谁也说不清。我们立即意识到灾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慈善赈灾,为区政府分忧解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21日下午,我们前往胜利圩受灾现场了解灾情:大水淹没2.2万亩蟹塘、鱼塘、农作物和大批农用设施,9000多农户受灾,其中重灾户298户,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在现场,我们看到胜利圩白水茫茫,丰收果实全被洪水淹没,农民痛哭流涕。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们毫不懈怠。当晚,我们联合14个部门发出定向赈灾倡议。接下来连续四周不休,驻会人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电话密集联系区内外爱心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加班加点募集资金物资。中国扶贫基金会、深圳壹基金、深圳慈缘基金会、江苏省慈善总会、南京市慈善总会、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江苏体育基金会、南京光彩事业促进会、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江宁区慈善总会等20多家域外慈善机构纷纷伸出援手,全区395个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与2000多名爱心人士积极响应,半个月募集善款、物资近千万元。我们配套百万资金,拨付阳江镇1050万元赈灾,所有物资也在第一时间送往灾区。深入现场调查,启动应急救援机制,慈善正能量在关键时刻迅即释放,为我们开展慈善赈灾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深入调查,有利掌握疫情,全力募集防疫物资,共同织密防疫“安全网”
2020年春节,人们洋溢在一片喜庆之中,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群众不知所措,普遍感到恐慌,全区形势骤然紧张。新冠肺炎是什么病种,我们不甚了解,预防需要什么物资?我们也一无所知。我们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联播》的重要讲话视频,立即意识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首当其冲的大事,新时代慈善事业应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决不能袖手旁观。
我们特事特办,全体工作人员正月初四提前上班,在南京市首家发出倡议书。当天下午,我们前往区卫健委咨询调查,了解全区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在交流座谈中,得知医疗机构消毒液、医用手套等物资储存不足,防疫一线口罩、防护服尤为紧缺。我们当即与南京东润特种橡塑有限公司、江苏敖广日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募集价值40万元防疫物资,于次日下午转赠区防疫指挥部。此轮防疫,我们共募集132家企业、1848名爱心人士善款472.5万元,各类防疫物资18批价值118万元。资金全额拨付区防疫指挥部,物资100%转赠防疫一线。
近三年来,我们注重检查调查,实时了解防疫动态数据,守土尽责,与区政府同频共振,依法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物资500多万元,第一时间驰援抗疫一线,共同织密防疫 “安全网”。
常下基层调查,帮助我们掌握依法行善的主动权, 勤于求真务实,助力高淳慈善行而不辍,赓续致远。在以第三次分配为重要内容的新时代慈善事业中,我们将继续努力,画好共同富裕“同心圆”。